5月16日下午 商丘市中医院盆底康复科副主任关玉香 做客FM914《中医养生堂》 为大家介绍普及科学的中医养生之道
专家简介
主治医师,毕业于河南郑州大学,一直从事妇产科工作近30年,发表学术论文2篇、科普数篇,先后到郑州大学大一附院、北大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进修学习,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娴熟的技术。年门诊量达4000余人。 擅长:妇产科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、尤其擅长盆底疾病的诊断及治疗、盆腔疼痛、各类尿失禁、脏器脱垂、阴道松弛、性功能障碍及产后疾病。如产后疼痛、骨盆错位、腹直肌分离等。
五大隐形杀手: ① 长期便秘用力排便 ② 慢性咳嗽(及时治哮喘/咽炎) ③ 每天咖啡超2杯(咖啡因刺激膀胱) ④ 长期穿束腰 ⑤ 搬重物时憋气发力。 尿失禁主要分为4种类型,症状和原因各不相同: 1、压力性尿失禁(最常见) 表现:咳嗽、打喷嚏、跳跃或提重物时漏尿。 原因:盆底肌松弛、尿道括约肌功能减弱(常见于产后、更年期女性)。 2、急迫性尿失禁(膀胱过度活动症) 表现:突然强烈尿意,来不及上厕所就漏尿,夜尿频繁(≥2次/晚)。 原因:膀胱肌肉过度收缩,可能由尿路感染、神经损伤或衰老引起。 3、混合性尿失禁(压力性+急迫性) 表现:既有咳嗽漏尿,又有尿急憋不住的情况。 原因:盆底肌松弛合并膀胱敏感,中老年女性高发。 4、充溢性尿失禁(较少见但需警惕) 表现:膀胱排空困难,尿液不断滴漏,可能伴随排尿无力。 原因:糖尿病神经病变、前列腺增生或脊髓损伤导致膀胱收缩无力。 1、凯格尔运动: 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进行锻炼(类似憋尿动作)增强肌力 避免久坐久站:减少长期腹压增加对盆底的压迫 控制体重 正确排便:避免过度用力,预防便秘。若出现漏尿。下坠感,或疼痛,需及时咨询就诊专业的医生 2、饮食方面: ①富含镁的食物(南瓜籽、菠菜)可降低膀胱兴奋性 ②维生素C(猕猴桃、彩椒)促进胶原合成 ③欧米伽(深海鱼)抗炎症。 但生活中也要限制:咖啡因(每日<200mg)、酒精(使利尿)、辛辣食物(刺激膀胱)。 3、合理运动 ①已有漏尿症状者,高冲击运动(如跳绳、篮球)确实可能加重,建议先做盆底肌训练,肌力达到3级以上再循序渐进恢复运动。 ②无症状者,适量运动反而能预防,关键要掌握"运动时收紧盆底肌"的技巧(想象边跑步边提肛)。推荐游泳、快走等低冲击运动。